直击201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线”建筑的责任与野心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6-10-04 07:42

(原标题:直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线”建筑的责任与野心)

 

直击201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线”建筑的责任与野心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于当地时间5月26日开幕

直击201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线”建筑的责任与野心
刘家昆将麻将融入自己的展示作品

意大利威尼斯。

当地时间5月26日,第十五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开幕。

2016年普利策奖得主、智利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担纲策划的主题展“来自前线的报告”引人注目,展厅人头攒动。

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主席保罗·巴拉特(Paolo Baratta)以这样几个问题来阐释主题:“什么驱动了对建筑的需求?需求和欲望是如何被表述和确认的?哪些逻辑上的、制度的、法律的、政治的或行政的程序导向了对建筑的需求,以及它们如何允许建筑发生?”而阿拉维纳对“前线”的命名期待不仅包含现场感,还有战斗的意味:“无情的条款制约、缺少时间、各种紧急事务都容易让建筑师陷入手足无措的窘境,它们纷纷构成了对项目达标的持续威胁。形塑建筑环境的力量也绝非友善:资本的贪婪与缺乏耐心或者官僚机构的保守都将导致平庸之作的产生。这些正是我们希望参与者汇报的‘前线’,分享建筑可为的成功故事和案例。”

直击201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线”建筑的责任与野心

 

阿拉维纳及其团队的策展理念,致力于一方面扩展建筑应予以回应的议题的范围,在文化和艺术的维度的基础上,增添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另一方面,强调建筑应回应多个维度,融会多样的领域而不只是选择其中一二。这可能与他本人的建筑师生涯相互呼应,他在完成了一系列机构建筑之后,出任ELEMENTAL执行总监,与另外四位合伙人转向低成本建筑项目,完成作品涉及公共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楼宇。

2010年智利遭受地震和海啸灾害之后,他们更参与了城市的重建,他们的再造方案被证明有益于缓解社会和政治冲突,而如今,他们还在进一步拓展行动领域,是名副其实的Do Tank(“行动坦克”),而不仅仅是Think Tank(智囊)。

直击201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线”建筑的责任与野心
匈牙利国家馆中,策展人用纸张打印出项目进程的画面,如同一帧帧纪录片的画面

 

建筑展览的陈设虽然可以不拘泥于草图、手稿、模型和效果图,还可以融入图片、视频、实物等,但对策展人的挑战之一或许是如何向非建筑领域的普通观众讲述一个建筑的故事。困难的症结,巴拉特简而言之地概括为:“若是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展,艺术作品就在观众面前,但建筑总是难以在场,而是在别处。”而要揭示在多元维度和议题中的建筑,显然更具挑战性。

比利时馆和德国馆在简单、直接的展陈设计上拔得头筹,可以说与观众达成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比利时馆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建筑展中歌颂手工技艺,而为了将之视觉化,策展团队BRAVOURE搬出了布鲁塞尔等城市中代表性项目的建筑构件。往往,一张大画幅的建筑项目实施部位——这个团队的项目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建筑局部的改造或优化,他们的作品图录便被命名为《裁缝式的建筑》。摄影作品前,摆放着与之对应的建筑构件,即便是普通观众,只要在图像中找出与实物一样的所在,就能领会这种缝缝补补的建筑实践。

 

直击201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线”建筑的责任与野心



本就宽敞明亮的德国馆,几乎没有展出任何实物,而只是用墙上的图文资料就阐明了他们对一个有机城市的期待,其中的文字以字号区别开来,形成标题、引文和有待细读的分析与论述,摄影作品的内容与主题相得益彰,甚至配色都十分和谐,吸引观众驻足阅读,并通过前后走动调整观看的距离和内容。“有吸引力的城市,租金应该低廉”,强调一个可负担的城市;城市生活发生在一楼、地面——配图是临街的店铺;“好的城市应该有最好的学校”、“抵达的城市是一个移民的协作网络”、“抵达的城市与商业近在咫尺”……句句凝练,直击本质,而鲜有使用任何晦涩的术语。德国馆中庭和两翼的几个展厅中,四面展墙的中间区域,大多留给观众走动或坐下小憩,并不打算展示更多。

直击201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线”建筑的责任与野心

 

丹麦馆的主题“多数人的艺术”(Art for Many),一方面展示了大量设有一定阅读门槛的建筑模型,并且排山倒海似地以三层的结构展出它们,观众在俯、仰或平视的姿势中欣赏建筑模型的不同风格和制作材料,简直是一个个微缩景观。另一方面,与之相对的展厅则以环幕三屏视频阐释“超越奢华”、“设计生活”等章节,有人声、背景音乐和幻化视觉语言的视频,娓娓道来,也许是灌输理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为多数人的”也是之后观展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比如Arsenale展区中的新加坡国家馆的展区:整齐排列、悬置在眼前的一盏盏透明正方体的“灯”自成一个单元,正方体三面透出居室空间的照片,第四面可以看到中心的迷你建筑模型,大多是公共住宅建筑。万家灯火,构成城市傍晚的一隅,旨在探讨公共住宅的居住条件与平等的议题。

直击201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线”建筑的责任与野心

 

除了以上将建筑置于城市生活中的国家馆展览,其他国家馆的表现更具议题性,带入了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地理的情境。波兰馆“公平的建筑”展关注建筑工人的工作条件与待遇,一进馆是一个由钢筋脚手架搭成的放映空间,大概是为了让观者体验建筑工人在钢筋脚手架之间穿梭的感觉。在欧洲难民危机的阴云中,芬兰馆关注边界这一地缘政治概念。荷兰馆的展览“蓝”呈现了一个来自联合国“维和项目”的委托,要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满足日益增长人口的基本居住需求,外交、防御、发展等议题与建筑设计交融在一起,亦与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建筑展的主题“来自前线的报告”十分契合。美国将主题聚焦于底特律的复兴与改造,工业城市的衰败和废弃将是发达国家即将面临的棘手问题,而拿这些城市怎么办,是一个应该尽早思考的问题。

直击201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线”建筑的责任与野心

罗马尼亚馆中,顺时针搅动汤勺,长条餐桌上的木偶人 缓缓动作,餐盘下翻出一个建筑模型

 

让人颇感轻松的是澳大利亚馆,踏入馆内,一汪蓝蓝的戏水池活跃了空间,无论小孩、大人都尽情地嬉戏,或是在池边小坐,脚泡在池中;而临近的某台音响,正在缓缓讲述游泳池的社交功能。但颇为遗憾的是,目之所及,社交并未在这个假泳池周围发生,或者至少不是立即。

201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于5月2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展览将持续至11月27日。种族隔离、不平等、边陲、卫生系统、自然灾害、住房、资源短缺、移民、犯罪、交通、浪费、污染和社区参与……不用惧怕建筑展览的门槛,威尼斯双年展正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以不同的维度去思考这些多元的议题,而争取更广泛的受众也是本届双年展总监阿拉维纳的期待。

直击201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线”建筑的责任与野心

Arsenale展区,一座为非洲设计的小木屋仍在建造中

直击201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线”建筑的责任与野心

Giardini展区“来自前线的报告”主题馆,充满艺术感的 装置实则再现了炮弹从空中落入房间的情境

直击201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前线”建筑的责任与野心
几面围起来的画架上的画布,构成了一个环幕    本文摄影/姚瑶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