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公司活动 > 走进系列 >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字号+ 作者:monster 来源:未知 2016-12-28 12:59

前言:
 
从未去过湘西,也未到过长沙,在文学中却总能听到湘女翠翠的故事;在电影中总能看到湘西特色的吊脚楼;在综艺排行版中翘楚的快乐大本营节目还有远近闻名的“臭豆腐”。
 
有幸来了一场湘行,有幸见了魏春雨,有幸看到了水刷石的建筑群,触摸在冰冷的墙面上,亦能感觉到建筑逻辑的秩序。
 
 
正文:
一:湘行
[有人常常会问我们如何就会写小说?倘若我真真实实的来答复,我真想说:“你到湘西去旅行一年就好了。”]沈从文《湘行散记》
 
如果这句话中的小说改成建筑,去湘西旅行一年至少也能成为一个专研“吊脚楼”的建筑师吧。怀想着沈从文的《散记》,走在岳麓山下,身边是陌生的湖南口音,我知道,我已经到了。
 
走在陌生的街道,尺度确实适宜的。何为“街道”?没有合适的尺度,街道只是马路。湖南大学前的这条街道是我走在那里感觉到舒适合宜的,两旁的常青树,车水马龙。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登高路/网络
 
沈从文是水上而行,我却是路上走过。两旁的旧房子,和我工作的北京都市的差别却是如此远差,昨日还在北京,今日已站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的门前。像是新奇于周围的旧房子,周围的湖南口音,一种独特的地域性,让这座城市属于这座城市。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希冀长沙政府的领导们千万别大拆大建,此时此地,需要大都市的摩天大楼吗?需要宽阔无比的街道吗?需要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吗?
 
我欢喜于现在的街道,两旁的房子,落叶的地板还有远处飘来的本地小吃的香味……
[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相近。]沈从文《湘行散记》
 
同样,也离我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相近。
 
二:没有围墙的校园
去过湖南大学,才知道这座校园是开放式的学校,当我从出租车上下来的时候,喧嚣的街道旁正是“湖南大学”。难以想象,没有围墙的校园,更难以想像的是这座开放式的学校是中国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规划设计的。
 
不得不提这位前辈,初次,是被他的“胜利斋”所吸引,他叫:柳士英。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胜利斋/柳士英
 
这座校园为什么没有围墙呢?
 
1924年春节刚过,31岁柳士英在公司(华海建筑事务所)年会上致辞:“盖一国之建筑物,实表现一国之国民性。回顾吾,暮气沉沉,一种颓靡不振之精神,时映现于建筑。”
 
柳士英这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好似声讨中国传统建筑的檄文:他批判中国官衙式住宅、便厕式弄堂、监狱式围墙,道德鄙陋、知识缺乏。“故欲增进吾国在世界上之地位,应从事于艺术运动、生活改良,是中国之文化,得尽量发挥之机会。”
 
这次讲话中闪烁的思想火花,照亮了柳士英此后的建筑人生。在这漫长的40年中,柳士英的设计和规划,奠定了这所大学未来的面貌。在这里,他留下了盖着琉璃瓦的宫殿式厕所,和从未有围墙的校园。
 
所以,湖南大学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校园。可惜在魏春雨设计研究生楼的时候(下文会提及)在街道上围了围墙,前期是为施工,后期便不拆了。当你走在校园中,一会儿 街道上,一会儿教学楼外,都不知道是在“外”还是在“内”,只是兴奋于这种国外大师们常说的“开放校园”却早在这里存在了很多年!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远处教学楼和近处民居,街道间没有围墙
 
冬日里,一半明媚一半萧瑟,一束阳光从高高的玻璃窗上打下来,在铁锈红的墙面和灰青色的地砖上留下一抹奇异的亮。这亮,让我想到了很多。
 
三:春雨润物无声
地方工作室在建筑学院的五楼,而建筑学院和法学院是魏春雨早期设计的水刷石建筑之一。提到湖南大学,都会慕及魏春雨,而他的建筑实践之路却“润物无声”,吸引着很多建筑学子。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地方工作室内景
 
魏春雨老师简短地做了一个阐释他三点研究理论的讲座,即:“新理性主义”、“分形与地景”、“地域类型学”,从他的理论中可以明晰地了解到他的建筑设计。魏春雨提出的“地域类型学”,是一个新词,我在了解建筑类型学的基础上猜测这应该也和建筑类型学具有某些关联性。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魏春雨讲座
 
建筑上的类型学理论,其初步还不在于具体的建筑设计操作,它首先是一种认识和思考的方式。
 
在十八世纪,把一个连续的、统一的系统作分类处理的方法用于建筑,因而有建筑类型学。 此理论与领域内的主要学者与学派,若针对建筑内外在为切入观点来做区分,则陆吉尔( MALaugier )的原始茅舍理论即属于以外观为切入点的分类法,而迪朗( JNDurand )为内在结构构造形式的分类法。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劳吉埃的“原初小屋”
 
建筑类型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亦即三种类型学,第一种为原型类型学:“原始茅舍”理论。第二种类型学即范型类型学,“范型”是工业化社会的发明物,它表示可以按照范型规定的原则进行大量性生产的类型学意义。
 
由于现代主义范型类型学贬低了形式及其携带的历史情感因素,促使了20世纪60年代以新理性主义为代表的第三种类型学兴起。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改变了建筑在工业城市中被技术经济力量埋没的地位。代表人物阿尔多•罗西将类型学的概念扩大到风格和形式要素、城市的组织与结构要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要素,甚至涉及人的生活方式,赋予类型学以人文的内涵。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阿尔多· 罗西手稿
 
通过了解建筑类型学,便可大致了解魏春雨提出的“新理性主义”和“地域类型学”的联系性。他受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建筑师阿尔多•罗西的影响,在罗西的建筑类型学基础上结合地方性发展了“地域类型学”。
 
1.从材料上看:
建筑群主要使用“水刷石”,这是当地特有材料。在建筑学院和法学院设计中,用水刷石这种传统工艺做外墙,水刷石对光具有漫反射和折射的效果,在不同季节,天气和阳光的角度下呈现不同的色泽和感觉。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法学院建筑群/网络
 
水刷石不仅被用于建筑外表皮,建筑内墙面以及小的片墙,栏搁。内部是混凝土,外是水刷石,下图可以清晰看到已经剥落的水刷石: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水刷石建筑
 
2.从空间原型上看:
类型学的还原步骤“具体\抽象\具体”中,若直接从具体到具体则会变成模仿,但若加入抽象的概念即可以处理历史的问题,而其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即可解决现实的问题。
张家界博物馆外墙轮廓取自湘西吊脚楼形式。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张家界博物馆/网络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传统吊脚楼民居/网络
 
除了水刷石材料和这种地域空间原型外,魏春雨建筑中似乎还有另外一位建筑大师的痕迹-“路易斯康”
 
[楼梯平台]:
路易斯康研究的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将建筑的楼梯部分都分离出,单独成立小空间。如萨克生物研究所中,分离出的楼梯空间因为取海景的原因转角设计,而扩大的楼梯平台部分成了“观景平台”,这种楼梯细部设计被康用于往后的建筑之中。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萨克生物研究所平面图/网络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萨克生物研究所/网络
 
在复临舍建筑内部也能看到,每层楼梯平台都扩大出一部分“观景平台”,观岳麓山之景色。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湖南大学复临舍建筑内部
 
[钥匙窗]:
湖南大学法学院、建筑学院建筑群东立面的T型缺口类型于路易康独创的上大下小的“钥匙窗”。只是这里我质疑的是钥匙窗的本质功用在类型学转换中,在这里被误用了,只是取了“形”。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网络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Louis Kahn's Esherick House/网络
 
[双层墙系统]:
康的双层墙系统最初是基于建筑的外遮阳,对比柯布西耶的片墙遮阳,双层墙遮阳带来了更多设计可能。片墙遮阳后来发展为表皮性,在当代仍然被很多建筑师使用。
 
魏春雨在计算机软件学院设计中,运用双层墙系统,既保证了遮阳功能也起到了放置空调机位的作用(隐藏外挂的空调机,保证建筑外型的整洁)。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艾哈迈达巴德棉纺织协会,柯布西耶/网络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厅,路易斯康/网络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计算机软件学院,魏春雨
 
[奇怪的几何形]:  
对于几何操作的热爱,魏春雨建筑中也受路易斯康的影响,出现很多奇怪的几何形。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厅,路易斯康/网络
 
路上偶然看到一个建筑的窗户,其形式也是怪异,圆形,正方形等几何的分割。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在湖南大学中,柳士英先生的建筑里也有很多几何形操作-“柳氏圆圈”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柳氏圆圈”,柳士英/网络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体块的错叠、挑出/研究生院,魏春雨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空置盒子,虚实对比/计算机软件学院,魏春雨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体块推出/工商管理学院,魏春雨
 
 
尾记:
湖南大学的两处“宝藏”
一:自然之景-岳麓山:如果哪所学校能有岳麓山这么巍峨,充满魅力的景色,下课后走在窗台前就能看到这座大山,鸟语声,风声,建筑与自然是多么近距离,这,可能就是自然赐予的最大宝藏。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网络
 
二:建筑之景-前有柳士英先生的建筑群:飞檐翘角的古雅·大礼堂、混搭之美·二院、流动的墙面·工程馆、拱券上的罗马韵味·科学馆等,后有魏春雨老师的现代主义建筑群: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和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计算机软件学院、研究生院等。一个融合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一个极致运用形式构成的现代主义;一个是中国早期现代主义的教育家,一个是专注于地域类型学的实践者。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湖南大学内柳士英的主要建筑/网络
 
他们,都是湖南大学建筑群的设计者,造就了一片光辉的建筑史。
 
行走在这样一所学院里,书香浓郁,树木葱葱,何处,不是胜景?
《走进》系列9:湘行手记 春雨润物
▲本次活动全体人员合影
 
图文/郭俊
本文为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以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