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筑旅行 > 正在招募 >

阅读城市丨旅行感悟-在旅行中认识日本

字号+ 作者:archiworld 来源:未知 2018-05-31 16:13

旅行感悟 | 在旅行中认识日本
文字:唐伊豆 北京大学 (第11期建筑学海外教育实践团员)
行前一直在做纠结的决定,一边是虾米和热音组织的富士音乐节之旅,已经获选,貌似有见明星、涨粉丝的机会(23333),一边是清华建筑学院和北京世界之旅旅行社组织的关西建筑之旅,要面对并非我的专业所注目的风景,和一群陌生的小同学……最后我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这是个不后悔的选择。
阅读城市丨旅行感悟-在旅行中认识日本
▲白川乡
我比同龄人更早地憧憬和实现过一个人的旅行,如果按平常的风格,我大概也更愿意来一次不麻烦、不迁就、很缓慢但深入的自由行。但可能是毕业要换新环境带来的担忧和软弱吧,大学的老朋友在现实中倏然各奔东西,关系网络的断裂生生给人造出一种寂寥,这个时候,就格外渴望喧闹的大群体。扎进40多人的团的话,肯定够用了。要快速地认识很多新朋友——这和我慢热的性格,还真的有点相悖。于是做了挺多以前很少做的事情:一早就开始水群聊,把各种攻略分享到群里,尽量和路线一样的同学一起走,拉夜猫子们晚上一起玩……总之就是带人、求带、约约约,不要一个人。
好在开放自己的回报就是,别人也会拥抱你。在出发之前,我一个人都不认识,现在我认识团里的绝大多数人,并且他们也认识了我。最让人惊喜的是我的室友,我们俩都是“孤家寡人”,在签合同的那天随意组了合住,没想到旅行中相当合拍。按照我的世界观,多样性是一种太正常的存在了,因此对清华的同学们本来就没太多标签化的认识,在接触当中,还渐渐发现了更多可爱的细节。可能是“见学”(日语“参观学习”的意思)的性质比较重,领队并没有安排团建活动,大家以原子化或者小团体的方式零散地组合着,好想和大家打成一片的我,在驶向米原的长途上终于找到了机会。其实第一个站出来唱歌真是好忐忑,但是耐不住激活气氛的一颗心,付出了破音的代价才打破了一些似有似无的隔阂。结果当天晚上的桌游小分队就妥妥地玩到了东方既白,在我的房间坐看黎明……建院的同学们用实践证明了他们除了精通画图,还精通熬夜@@另外是感触于学建筑的同学们对于专业的热爱。不止一次听到他们用“朝圣”这个词,不止一次看到他们专注而赞叹的眼神,都是在坦然地承认建筑和音乐、绘画一样,是可以让人热泪盈眶的艺术。
阅读城市丨旅行感悟-在旅行中认识日本
▲八坂神社前
阅读城市丨旅行感悟-在旅行中认识日本
▲花火大会
夏天的日本并不是我想象中美好的海洋性气候、海风拂面凉爽温和,这里是真正的“热土”,十天中我感觉把一整个夏天的阳光都晒完了,变身清华师弟口中的“大阪人”。于是每天需要供应起码三瓶水,连平时很少喝水的我也扛不住这动一动就一斤汗的节奏。难怪不管大小城市,百步之内必有自动售货机卖水,这是我关于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的首要印象:部分生活自动化,节省劳动力,真是太便利了。另一方面是室内设计,虽然没有去民居,但酒店设计也可见一斑,观察马桶(其实是浴室)就成了旅行期间的一大乐趣。考虑到空间和成本的限制,日本酒店浴室的洗手池和浴缸共用一个水龙头,设置一个开关控制哪一边出水,一个旋钮控制水温冷热,在单人使用的情况下,十分简洁。墙上有两个花洒座子,一高一低,下面那一个可能是适合小孩子(矮个子)用或不洗头只洗澡时用的,这是我回国后不断跟人说起的日本家居人性化设计的一个侧面。还有什么都可以买到、有求必应屋一样的便利店,还有从便当袋到药丸盒等琳琅满目的收纳用品,你会觉得日本人过得真是精致啊,每个姑娘都会成为家庭主妇的好手,但是也会觉得,统一配送的便利店货物看多了之后有些重复单调,各种以整齐为目的设计的物品也给生活增加了很多冗余。这种矛盾的感觉就像是在日本坐车时感到的一样。日本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使用一种叫做Suica(西瓜)卡的“市政交通一卡通”,各类交通工具、商铺付款、自动售货机、站内购物买票,甚至唱K都可以一卡办到,办理点充值点遍地都是。但是这个神器也是近几年才推行起来的,直到现在日本还存在着四种不同的公共交通线路,它们属于各自的运营公司,有不同的付款方式,还有各个城市各种各样的一日交通券、两日观光券什么的,旅行者要是没有充足的准备真的要就地吓尿。我一边摸索着不同的城市逻辑,一边也是在感受不同的国家状态。日本这种既高度便捷又乱象丛生的状态,在于他们的企业非垄断、多头目(甚至国家的多党制?哈哈)、高竞争,要熟练而惬意地待在这里,需要不少生活智慧,而要在城市的加法和减法中取得微妙的平衡,也需要不少治理智慧。
阅读城市丨旅行感悟-在旅行中认识日本
▲MIHO美术馆
阅读城市丨旅行感悟-在旅行中认识日本
▲通往MIHO美术馆的隧道
作为非建筑学的学生,跟着一群大牛还得听他们的科普,在专业方面我实在谈不出什么见解,只有些具身的直白感受。最初将我吸引到建筑世界的是两位大师,高迪和柯布西耶,一个是迷幻温热的,一个是科幻冷硬的,中学时每次上计算机课,我就悄悄躲在角落里欣赏他们的作品,表情陶醉✪ω✪……而在日本期间,我却为强烈风格之外一些更朴素的表达而触动。最印象深刻的倒不是大师的经典代表作,而是在兵库县看到的建筑精神。那天已经是日本行的第六天,烈日当头,兵库县立美术馆标志性的巨大玻璃箱体在海风中矗立,镜面安静反射着这个从地震伤痕中走出的地区的今昔。绕过美术馆主体,基座阶梯延伸之下豁然开朗,眺望对面海上大桥车水马龙,就这样一直走到了濑户内海边。安藤忠雄设计的兵库县立美术馆、淡路梦舞台,都是他在阪神大地震后主张“文化复兴”的力作,位于震中央的淡路岛如今更是焕然一新的面貌。半座山都是安藤的梦想舞台,他善用的水、陶瓷、圆(柱)与方框,组成庞大的多功能综合体从整体上改变了淡路的地表,但是极富开放性的公共空间又在依山傍水之间让人面对大阪湾默默怀想……我来自四川的一个二线城市,汶川大地震中下辖市县天崩地裂的惨痛景象还犹然在目,站在美术馆外那个举着太阳的姑娘的雕塑下,近五万人伤亡的这段历史让我感受到的悲伤并不多,而是一种宁静的力量,一种重生的信念。安藤希望,经历过地震灾难后的人们还能在原地区住得很好,否则这里就会是一片废墟,我相信这位肩负起社会责任的建筑师的努力,给予兵库县的不仅是兼顾艺术和功能的建筑空间,更是充满希望的城市精神。如今阪神大地震的遗址只留有一截断裂的路基,在濑户内海的潮汐中若隐若现,这里的人们用面向新生来铭记历史。
阅读城市丨旅行感悟-在旅行中认识日本
▲兵库县立美术馆
阅读城市丨旅行感悟-在旅行中认识日本
▲琵琶湖
其实看过兵库县的系列设计后,我在心底深深觉得建筑最重要的属性还是要安全。而在京都的闲逛,又把关于大师作品的神圣感觉进一步抛入了世俗。回国之后,有人问我京都那么多寺院都差不多,看着会无聊吗?我说不会啊,因为他们每一个都不同。京都确实寺院很多很密集,几乎一步一景,景色相似但各有不同,因为他们因人和他们的活动而鲜活。在去日本之前,我想象中的m各种“祭”离日常生活很远,然而当我走在挂满迎接七夕的竹枝 的小街,当我走在亮起灯光展的鸭川之畔,当我发现京都的各大神社举行着包括“七夕祭”的各种祭奠,各个寺院里都有五花八门的“御守”保佑着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才知道日本普通人跟古老传统靠得如此之近,并且一年四季乐于此道。有的人旅行,为世界与家乡太不同而不快,有的则一心寻找相同。对于来自四川的我,将对传统建筑的使用和宗教的活动如此完好的契合,真是很少见的景象,而在西藏、青海等地,世俗生活也是这样的热闹又充满韵味,漫步其间不知不觉就感染了一颗匆忙的心。建筑是艺术,但终究是属于生活的,对于古建筑而言,充分的利用或许就是最有活力、最常新的存在方式吧。京都的古老沉静和重复无序当中是缓慢流动的市民生活秩序,心思细腻敏感的人一定能在其中找到惊喜。
阅读城市丨旅行感悟-在旅行中认识日本
▲东大寺
阅读城市丨旅行感悟-在旅行中认识日本
▲唐招提寺
阅读城市丨旅行感悟-在旅行中认识日本
旅行大概是身体想念家乡的极限了,最后一天我已经很难忍住对火锅的热爱,不过但愿以后还能去日本,这个国家在春秋冬天的美丽值得再看很多次。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